国产精品久久99,51久久成人国产精品麻豆,亚洲欧洲免费三级网站,最近中文字幕mv,重口老太大和小伙乱

首頁>娛樂 > 正文

我日本姑娘,跟中國老公相識半年,零彩禮出嫁,他比歐美男人強

2023-08-24 10:28:02來源:真實人物采訪

這是我們講述的第2452位真人故事

我叫小雛,90后,來自鄰國日本。在國內(nèi)讀完高中,我就跑去更東邊的國家加拿大留學。原本離中國越來越遠。 但 , 姻緣來了再遠的國界都擋不住。

28歲還單身一人,朋友都說我快成“大齡剩女”,卻在不久后的一次朋友聚會上,邂逅了一位戴眼鏡的中國男人。


(相關資料圖)

原本只對歐美男人感興趣的我,只見3次面就和他談起跨國戀,相戀半年后海外裸婚,3年后當我第一次回中國,就決定要回國跟婆婆一起生活……

(我和中國老公的結(jié)婚照)

1991年,我出生在日本橫濱。這是個靠海的貿(mào)易港,文化很多元,有世界上最大的唐人街。小時候我經(jīng)常能見到路上來往的中國人,但沒有一個認識的,更沒想到以后會嫁給中國人。

從小到大,我在學習上沒什么壓力,小學成績好直接升初中,之后維持一定的分數(shù)上了高中。

我的壓力更多來自于家人的“愛”。媽媽對我要求很嚴格,做錯事就會把我關進小黑屋,從小就讓我自己整理東西。

我的內(nèi)心和外表一樣乖巧,就像親戚們看到的那樣,表里如一,嫻雅、安靜、內(nèi)向、話又少。

讀完高中,我的“叛逆期”來了。 我主動放棄日本大學,想去個熟人少的地方留學,這樣就可以換個語言環(huán)境,鍛煉自己開口說話的能力。

起先說好跟朋友一起去美國,但后來我還是決定獨自一人來到多倫多這個完全陌生的地方,開始大學生活。

來到這里后,我發(fā)現(xiàn)自己身上發(fā)生著“化學反應”,因為交流的需要,我的話變多了,不怕語言不通,開始喜歡新奇的生活,也無懼迎接新的挑戰(zhàn)。

(我愛美食,也愛美妝)

為了多結(jié)交同學,開闊眼界,我還苦練日文、韓文、英文三門語言,大一的時候就跑去韓國旅游。

眼睛看到的事實告訴我,韓國男人根本沒有韓劇里那么帥,連帶著我對亞洲男人的期待值也被拉低了,對歐美男人更感興趣了,覺得他們高大帥氣懂浪漫。

畢業(yè)后,我原本打算回日本找個酒店上班,跟我學的酒店管理專業(yè)剛好對口。沒想到,在金融銀行公司上班時,卻因為聚會上認識的一個中國男人,沒走成。

2019年,我28歲了還單身,朋友都為我的姻緣著急,但凡有聚會都叫我去。 去得多了,我也麻木了,不太相信“吃飯也能遇桃花”這種事了。

9月的一天,是朋友組織的周末聚會,一桌子年輕男男女女,大家一起吃飯喝咖啡,說話閑聊。

(大學時,我開始學習做飯)

當時,一個戴眼鏡的中國男人跟我說話,他看上去很高冷,不太好相處,他可能看著我很溫柔不會拒絕,就跟我要了聯(lián)系方式。我當時也沒想到以后會和他再有聯(lián)系,只當是多個朋友。

沒想到,我可能早被這個中國男人“盯上了”。聚會后2個禮拜,他就開始約我出來吃飯。

而且,從他話里能聽出來,我愿意出來赴約,就證明我是單身,而且也不討厭他。我覺得這個男人還是很聰明的,要是再像歐美男人那樣浪漫就好了。

在一起吃飯聊天逛街3次后,他的靠譜細心讓我倍有安全感, 我那顆原本只對歐美男人感興趣的心動搖了,開始覺得嫁給這樣的男人或許也不錯。

(在多倫多,我話變多了,也開始不怕社交了)

或許,這就是愛情的神奇之處,在它來之前設的限,都會在愛里不堪一擊。 他跟我同歲,比我小1個月,工作穩(wěn)定,家庭簡單,是獨生子,人也蠻不錯。

在對的時間,剛好遇見一個投緣的人,我覺得意義非凡,國籍什么的都不重要了。

而且在這邊生活久了,我也受到北美戀愛風氣的影響,這邊男女交往都很直接,愿意就談,不愿意就拒絕,不拖泥帶水。 雖然他不會浪漫的表白,也沒有夸張的求愛儀式,但我們還是心照不宣地成了戀人。

(我的中國老公,戴眼鏡的理工男)

愛情就是走心,不是嗎? 文化背景不是限制,跟誰過日子最終都是要回到衣食住行里去的。經(jīng)濟條件如何,我也不是很在意,就連工資多少,我都不會問,覺得是隱私, 這段感情我奔的就是他這個人。

果然,跟著心路走就離幸福越來越近。交往了半年后,我們戀情穩(wěn)定。聽說跨國戀往往最容易在家人這一關翻車。剛好中國男友跟我說,家人催他找個女朋友了。

我們都覺得這段感情是時候接受家人的“檢閱”,是時候跟他們攤牌了。不知道雙方家長會是什么態(tài)度,會不會阻攔。

我就先跟我媽說了,我媽想到我可能遠嫁,有點擔心,但也很自然地接受了。我們想著,她在日本有養(yǎng)老金,經(jīng)濟方面壓力不大,到時候就跑勤一點多回家陪她。我媽這關算是過了。

(戀愛后的我,變得很愛笑了)

接下來,就看中國男友這邊家人的態(tài)度了。在一次中國男友跟媽媽的聊天視頻里,他把我正式介紹給了家人。

中國男友媽媽隔著屏幕看我長得像中國人,就隨口問我在哪里上的大學。我說在日本,她很驚訝,但也沒多說啥。 關掉視頻我們還樂半天,感覺又成功闖過一關。

兩邊父母都放行,2020年,我們的婚事就提上日程了。

正好當時疫情剛開始,管制沒那么嚴重,中國男友爸媽說要過來看一下,剛好我媽也在多倫多,大家一起吃飯。

這也是我第一次見中國家人,幾天前就開始緊張心慌,幸虧中國男友比我細心比我冷靜,他提前買的翻譯機,聚會那天派上大用場。 突破了語言障礙后,中日家長第一次“會談”很愉快。

這年8月,我們的婚禮如期而至。按照找日本習俗,結(jié)婚時女方不向男方要彩禮,只要1枚戒指。

(第一次去中國,買的香囊)

我們也沒有買房的壓力,照舊租房住,不用背負3萬一平高房價壓力。 從相識到相戀,我們一路走得都很順。意外的是,到了婚禮這關,波折不少。

趕上病毒肆虐,國際通道都封閉了,我們原本想回中國或日本辦婚禮,卻都回不去了。而且雙方父母也沒辦法來參加。

想簡單辦個婚禮,當時又明令禁止多人聚集,處處受限,一輩子一次的婚禮不辦會遺憾,辦吧又不知道該怎么辦?

最后,還是中國男友想了個應急方案。我們先領了結(jié)婚證,然后又讓婚慶公司找了一個高爾夫球場,辦了個簡單溫馨的小型婚禮,只邀請10個人。

這筆開銷加上在店里買婚紗的錢,總共才花了1.5萬元?;槎Y當天,缺席的雙方家長就在網(wǎng)絡上看直播,云參加婚禮。

好多人都不看好跨國婚姻,但婚后的生活讓我更加確信自己嫁對了人。

我兩都是上班族,下午5點左右下班,晚上時間就用來過二人世界,一起吃飯逛街。

我們家務分工也很明確,我負責做簡單的一日三餐,飯后中國老公洗碗。 我洗衣服,他就去晾曬烘干,家務活再多也無妨,反正有人一起擔。

我們相處很和諧,偶爾吵架是因為他亂放襪子,我說他兩句幫他收走后,下次他也記住了。

(下班后,我做飯,中國老公洗碗)

嫁給中國老公后,我發(fā)現(xiàn)他雖然不擅長浪漫,但他不大男子主義,很疼老婆,有家庭責任感,我們兩都對婚姻生活很滿意。

但隨著公婆的到來,我卻開始擔心和他們的相處,很怕遇到婆媳矛盾。

婚后第一年,中國公婆就過來多倫多看我們。婆婆看著有點兇,其實是個很貼心的人,她知道我喜歡吃中國菜,盡管做起來工序復雜,她也愿意做給我吃。

說來好玩,我中文說得不好,婆婆英文跟我的中文一樣燙嘴,我兩交流還是靠手語比劃多,說的都是最簡單不過的話。

但她沒有長輩的居高臨下感,我們像是好閨蜜,跟她在一起我可以自然放松地做自己,哪怕不說話,也能待上一整天。

原來,我可以和異國婆婆相處得如此和諧。

(我的中國行)

也是從婆婆嘴里,我聽到了中國生活的便利,比如中國外賣和快遞速度,比這里快很多,多倫多外賣經(jīng)常超時費用又高。

這幾年國外通貨膨脹,多倫多購物基本以商超為主,物價高,中國婆婆還教會了我“省錢大招”——中國網(wǎng)絡購物。

比如,我買的手機支架襪子等小東西真方便,2-3天漂洋過海就到了,“中國速度”快到讓我驚訝,難怪中國公婆一直念叨。

今年3月,我們婚后第3年,我終于有機會來到中國親自感受這種便利,也來中國老公的家鄉(xiāng)看看婆家人。 我在香港、深圳呆了幾天,到處轉(zhuǎn)一轉(zhuǎn),看一看。

以前只聽說中國很不錯,第一次來中國的我覺得現(xiàn)實的中國更先進、更便利,以前只在地圖上看到中國很大,這次親眼看到了更大的中國。

(婚后第3年,拿到了去中國的簽證)

我跟婆婆還一起并肩逛上海街頭,她跟我講了很多她和上海的故事。那天很多路人都問我們是不是親母女,一點兒不像婆媳。

之前我就很喜歡吃中餐,在多倫多很難吃到正宗的,這次婆婆帶我吃到了香香的包子,還有我最喜歡的魚香茄子和餃子。

婚后沒著急要孩子,在聽老公講過其他婆婆的“花式催生大法”后,我非常感激婆婆在這事上“放我一馬”。

好在, 我們今年已經(jīng)準備好了要孩子,到時候還打算搬回中國,跟家人一起享受國內(nèi)的便利生活。

因為長期待在國外,看到很多孩子周末都不上培訓班。我和中國老公也成了不雞娃的父母,覺得培訓班可有可無,尊重孩子的選擇,就像中國公婆和日本媽媽尊重我們現(xiàn)在的選擇一樣。

(我和中國婆婆并肩逛上海街頭)

有人說跨國婚姻很難,我卻覺得很簡單,從相識相戀到婚后3年,我和中國老公、中國婆婆之間都很和諧,夫妻矛盾和婆媳矛盾都不多。

我想可能是“語言不通”幫了大忙。 我們交流的內(nèi)容都是很具體實在的事,都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本身,只是把語言當工具,語氣中就少了很多情緒,不把家人當情緒宣泄筒,就避免了很多“禍從口出”。

再加上,婚后我一直忙著學習,工作盡心盡力,業(yè)余時間研究美食,把時間都花在做事上,會少很多內(nèi)耗,整個人看起來不緊繃,和家人更容易和睦相處。

我 28歲快成“剩女”時才遇見中國老公,但就像張愛玲說的那樣“沒有早一秒晚一秒”,在合適的時間碰到了合適的人。 他高冷我溫柔,冷熱互補,幸福的火候恰到好處。

(我的上海行,感慨中國很先進)

我們思想也足夠成熟,能讓彩禮和房子這些硬性指標對幸福的影響降到最低。

戀愛就是找個戀人,婚后共同奮斗。 就像現(xiàn)在這樣,無論家務活兒還是生計,我們都有明確的分工,他搞定房租,我負責生活開銷,雞毛蒜皮很少,每天都有小確幸發(fā)生。

最近,我們正在一起“學說話”,我學中文,他學日文。我常常感慨中文學起來可太難了,說了上句忘下句。但還要堅持學下去,我們不覺得這是跨國婚姻的麻煩處。

因為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姻緣,幸福都不是白享的,都需要付出相應的努力,更好的未來等著我們中日夫婦攜手共赴。

(喜歡小雛的話,可以去賬號和她互動)

【口述: 小雛 】

【編輯: 楠芳 】

(*本文章根據(jù)當事人口述整理,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?!罢鎸嵢宋锊稍L”友情提醒: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,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。)

關鍵詞:

責任編輯:

免責聲明

頭條新聞

精彩推送

新聞推送